13828515659

新闻资讯 分类
超市清货公司是怎样给钱的?

超市清货公司是怎样给钱的?

 

在零售行业的新陈代谢中,超市清货公司扮演着“收尾人”的角色。它们接手濒临结业、库存积压的超市,通过快速清销商品收回资金,而与超市方的结算方式,直接关系到双方的核心利益。这类公司的给钱逻辑,往往围绕“风险共担、效率优先”展开,常见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:

 

保底+分成模式

 

这是清货公司与超市合作的主流方式。清货公司会先对超市的库存价值进行评估,与超市约定一个“保底金额”——无论清货结果如何,超市至少能拿到这笔钱,保障基本收益。在此基础上,若清货总销售额超过保底对应的成本线,超出部分将按约定比例分成(通常清货公司拿大头,占60%-80%,因承担了场地租赁、人力、营销等成本)。比如超市库存估值10万元,保底8万元,最终清货卖了15万元,扣除8万元保底后,剩余7万元可能按7:3分给清货公司和超市。

 

全款买断模式

 

若超市急于脱手、清货周期紧张,清货公司可能选择全款买断库存。他们会以远低于市场价的折扣(通常是进货价的3-5折)一次性支付费用,后续无论商品卖多少钱,利润或亏损都与原超市无关。这种方式对超市来说回款快、无风险,但收益较低;对清货公司则意味着更高的利润空间,同时也要承担滞销风险。

 

按销售额抽成模式

 

部分小型超市或临期商品较多的场景中,双方会约定按实际销售额抽成。清货公司负责全程运营,从定价、促销到人员管理全包,最终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(一般20%-40%)获得报酬,剩余部分归超市。这种模式下,超市无需提前垫钱,清货公司的收益与销售能力直接挂钩,更考验其营销策划能力。

 

无论哪种方式,清货公司的给钱节奏通常是“阶段结算”:前期可能支付少量定金,中期按销售进度分批回款,清货结束后结清尾款。核心逻辑在于平衡双方风险——清货公司靠低价进货、快速周转盈利,超市则通过出让部分利润换取高效止损,最终实现“库存变现”的共同目标。mmexport1696476598952.jpg

官方微信 关闭